去年冬天深夜,上海的一位“外卖小哥”向建军在骑车时失控撞向护栏,造成左股骨干错位性骨折。躺在地上的他拒绝叫救护车,因为担心费用高昂。最终,在志愿者的帮助下,他筹集了医疗费用,渡过了难关。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对“外卖小哥”的工作现状与劳动权益的关注。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如“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主要在线上接受平台任务,通过劳动获取报酬。据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调查,全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高达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
这些劳动者常面临缺乏最低工资保障、超时加班、过度劳动、缺少社保等问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周绍杰表示,多数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是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即第二代农民工。他们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更容易从事技术门槛较低的新就业形态。
为了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三份新办法,其中包括将劳动者纳入最低工资保障,明确法定节假日可获得更高报酬等。这些新规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报酬支付、工作休息等问题进行了具体指导,引发社会热议。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纳入最低工资保障被视为最大变化之一。民建上海市委的提案提出,对超时或投诉较多的外卖员,平台应降低其接单数来惩罚,确保收入不低于最低工资。而新规明确,不完全符合劳动关系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适用实际工作地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对于工作时长,新规要求平台与工会或劳动者代表协商,合理确定劳动者的连续最长接单时间和每日最长工作时间,并推送休息提示。平台企业还需公开与劳动者基本权益相关的规章制度、格式合同条款、算法规则及其运行机制等。
尽管国家高度重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护,但现实中仍存在多项问题需要解决。例如,平台和连锁餐饮将外卖业务外包,导致外卖员维权困难。同时,社保问题仍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核心问题。此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伤害保障涉及行业及保障人数仍有扩大空间。
这些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得到解决,包括明确平台与外卖员之间的法律关系,要求平台为长期工作的网约车司机等缴纳社保,以及优化社保项目的设计和申请流程等。
总之,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