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小知识网

这50种上等食用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大家见过几种

以下是对文章的润色和重写:

鲷鱼,作为鲈形目鲷科下的鱼类,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尤其在中国沿海地区,是深受人们喜爱的经济鱼类。这些鱼不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还是上等的食用鱼,可用于多种烹饪方式,如红烧、干烧、炖、刺身造姿、清蒸和酱汁等。然而,尽管我们可能经常食用鲷鱼,却往往对其身份一无所知,而且它们之间又容易相互“撞脸”,令人难以分辨。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识别这些形态各异的鲷鱼吧!

1、黄背牙鲷 此鱼体背侧呈鲜红色,腹部逐渐变淡,带金黄色光泽;背鳍基部下方体侧具3个大型黄斑,软条部后方背侧另具1个暗黄色斑,前鼻部与吻部之间具黄色污斑,背鳍硬棘及鳍膜呈橘黄至淡红色,基部具一条透明的纵线,软条及鳍膜则为橘黄至黄色,最大体长为30.6cm。

2、黄鳍棘鲷 俗称“黄鳍鲷”、“赤翅仔”、“黄脚立”、“黄脚腊”。其背鳍呈灰色,胸鳍、腹鳍及臀鳍在鱼体新鲜时会呈现鲜黄色,有时在鳍膜间具黑纹;尾鳍为灰色,具暗色缘,下叶具黄色光泽。黄鳍棘鲷的最大体长为35.2cm。

3、平鲷 俗称“枋头”、“邦头”、“锡鲷”、“白加腊”,体表呈银灰色,体侧有淡青色纵带,腹鳍和臀鳍颜色略黄,尾鳍上下叶某端尖,大部为深灰色,仅下缘鲜黄色,最大体长为80cm。

4、布氏长棘鲷 俗称“布氏长棘鲷”、“盘仔”、“锅盖”、“胡须魬仔”,前4根背棘延长如丝状,臀鳍小,胸鳍长,长于腹鳍,尾鳍呈叉形,体呈淡红色而带银色光泽,体侧有数道红色的横带,最大体长为35cm。

5、青衣鱼 别称“黑斑猪齿鱼、青衣寒鲷”。体呈暗青色。小鱼颜色较淡,头上半部及胸鳍基部有许多不规则蓝纹,体侧每个鳞片上皆有蓝点,在背鳍的某2枚硬棘上有一略大于瞳孔的黑斑。成鱼头部及鳞片有蓝斑,但背鳍起点下方有一宽约4枚鳞片、长约5枚鳞片的蓝色鞍状斑。背鳍硬棘13枚、背鳍软条7枚、臀鳍硬棘3枚、臀鳍软条10枚。体长可达100厘米。

6、黑鲷 常用名“黑棘鲷”,俗称有海鲋、青鳞加吉、青郎、乌颊、牛屎鲲、乌翅、黑加吉、黑立、海鲫、铜盆鱼等。黑鲷呈长椭圆形,体侧扁,体背部灰黑色,腹部银白多光泽,背鳍鳍棘坚硬,臀鳍第二鳍棘尤甚,除胸鳍为灰色,其余各鳍边缘均为黑色。体被栉鳞,体侧通常有5~7条黑色横带。

7、斑石鲷 别称“斑鲷、黑嘴、硬壳仔、黑金鼓、斑鲷”。体黑褐色,有不规则黑斑。斑石鲷系恋礁型鱼类,又被称为“矶钓之王”,强大的牙齿咬合能力往往能将钓线咬断,专业人士在合适的地点苦守一天也未必能钓到,已是矶钓爱好者公认的最具挑战性、最有兴趣钓捕的鱼种。

8、阿部牙鲷 俗称“赤鯮”、“阿部赤鯮”。体侧呈鲜红色而带银色光泽,腹部呈粉红至白色,体侧分布有5~6条蓝色的点状线纹,体背侧无任何大型黄色斑点,前鼻部与吻部之间亦无黄色污斑,背鳍、臀鳍及尾鳍为橘红色,鳍膜上有些黄色斑纹,最大体长为30.7cm。

9、斑鱾 学名斑鱾,辐鳍鱼纲鲈形目舵鱼科。又称瓜子鱲,俗名黑毛、菜毛、粗鳞黑毛,为辐鳍鱼纲鲈形目舵鱼科的其中一个种。分布于全球各大洋之热带、亚热带海域。

10、花尾鹰螉 俗名“鹰斑鲷、咬破布、三康、金花、万年瘦三刀”,生于珠江口流域,后海湾及青山湾及南丫岛一带,因鱼背前部分隆起;型似刀而得名。每逢七至九月最当造,只生活于水质清美的地方,常于岩礁活动,捕捉极其困难,故非常罕见。

鲷鱼料理,在美食界虽未如三文鱼般璀璨耀眼,却凭借其独特的鲜美和丰富的种类,赢得了食客们的喜爱。在品尝过如此多种类的鲷鱼后,不妨来谈谈您品尝过哪些鲷鱼,又对其中的哪几种情有独钟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1902775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difersports.com/post/960.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发表列表
请登录后评论...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

x

注册

已经有帐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