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规律,没人希望自己的亲人离世,但我们又必须接受这个事实。自古以来,为逝去的亲人举办丧事就有很多讲究,这些讲究也让逝者离去的更加有尊严。在民间,丧事也称之为白事,所以你会看到那些办丧事的人家,几乎都是挂白布,穿白衣,戴白帽。丧事的白不仅仅是在丧事期间,更体现在丧事结束后的三年内。如果家中有老人去世,三年内家里都不能见到红色,这也是缅怀逝者的一种方式。
“丧家三年不沾红”,很多人误以为这里的红是说过年不能见红,当然这只是其中之一。在民间,每逢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挂上了红灯笼,贴上了红春联,整个节日期间都洋溢着红红火火的气氛。但有丧事的人家是不能按照常规过新年的,并且也不能贴红色的春联。为何这个时间限制在三年内呢?这是因为我们从出生到学会独立大概需要三年的时间,这三年内,父母会经常抱着我们,守护着我们。为了回馈父母的恩情,在他们去世后的三年内,我们也要做些什么去感恩父母,而此时我们能做的就只剩春节不贴红对联了。
除了节日不能见红外,家中也不能办喜事。古人是最重视孝道的,如果家里有老人去世,那么这三年内,古人是会拒绝一切喜事。就连当官的人,也会辞官回乡,替老人守孝三年。或许有人会担心,那如果有情投意合的情侣想要早日成婚,该怎么办呢?过去,人们为了不耽误新人结婚,会在老人快不行的时候,抓紧时间去把婚事办了。一方面,可以起到冲喜的作用,万一老人一高兴能再多活一段时间呢。另一方面,晚辈成婚是老人乐见其成的事情,在老人弥留之际家里办一个喜事,老人走的也能开心。
还有的地方认为,三年太长了,如果家里有婚事要办,就会酌情缩短时间,比如在老人去世后第一年不办丧事,出了第一年再办。正所谓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如果在三年丧期内,家里有新生儿诞生,那么有些地方规定,从这天开始,就不用守孝三年了。这是因为古代有“一喜压三灾”的说法,家中有新生命出现,是最值得庆祝的事情。再加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今有了后人,对逝去的老人来说,他们在天之灵也会欣慰的。即使这时候为新生命办喜事,也不是对逝者的不敬。
在过去,生活条件艰苦的年代,普通老百姓自己都可能食不果腹,哪有多余粮食来饲养宠物。再加上,整天忙着种地,有干不完的农活,哪还有闲情雅致去照顾宠物。在那时只有达官显贵才有心情养宠物,他们养宠物,将小动物照顾的特别好。但也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一旦这些被人为饲养的动物回到自然中,它们注定会死亡。所以,这句话中的“莫养宠”其实不是说养宠物,而是说不要将孩子像宠物一样照顾,否则出了家庭,到了社会,就会遭受毒打。
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都是一个孩子,这时候全家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七大姑八大姨都宠爱一个孩子。孩子在长辈的精心呵护下,很容易养成娇气的毛病。一旦孩子成为了温室的花朵,那么将来受一点委屈,都有可能一蹶不振。常言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孩子出生后的黄金5年,将孩子培养成一个三观正,勇敢坚强的人。
俗语的含义其实也不局限于古人的理解,到了现代社会,这句俗语也可以理解成字面意思,家里有孩子就不要养宠物。一般人家养的宠物无非是猫狗,在过去农村,很多家长不让小孩子过多地接触狗,是担心狗身上的跳蚤会到孩子身上。我们小时候可是吃过跳蚤的亏,那跳蚤虽然不起眼,却能把人身上咬满了包。再说这猫,老一辈人认为猫是一种阴气很重的动物,孩子们和猫接触的时间长了,就会阳气不足,变得虚弱。从科学的视角来看,其实是因为以前的猫都吃老鼠,老鼠身上带着很多病毒,从而猫也会惹上病毒。小孩子抵抗力不强,和猫接触多了,就容易生病,从而变得虚弱。尽管现在人们养猫狗,既干净又卫生,还会定期打针驱虫,但也难保孩子不被它们身上的病菌侵袭到。
另外,最近几年,频频发生宠物咬伤孩子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力气比较小,安全意识也很薄弱。在和宠物玩耍的时候,容易因为力度不当等原因刺激到宠物,让自己受到伤害。所以,当家中有孩子的时候,养宠物就需要格外注意,不能单独留孩子一个人和宠物相处。作为父母,无论自己多么爱宠物,也应该权衡好利弊,在保护好孩子的前提下养宠物。
总之,“丧家三年不沾红,育儿五年莫养宠”这两句俗语,主要是说古人对逝者的敬重和古人育儿的观念。到了现代社会,这句话提醒我们,在父母去世之后,我们也要怀着感恩的心去缅怀,不要忘记他们曾经的付出。在教育子女上,做好引导,给孩子足够的关爱,不要让孩子娇生惯养,更不要让他们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