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国家,有两种方式可以参加社会保险:一是以个人名义缴纳的灵活就业人员保险,另一种是通过企业职工参加的社保五险。那么,究竟哪种方式更划算,哪种方式能带来更高的养老待遇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影响养老待遇高低的因素。实际上,我们参加养老保险所产生的养老保险待遇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这两部分是国家在2005年统一制定的,计算公式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统一的。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退休时上年度当地的社会平均工资 × (1 +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 2 × 缴费年限 × 1%。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发现基础养老金与退休上年度的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年限以及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有关。
平均缴费指数实际上是历年缴费指数之和除以缴费年限。如果我们消除缴费年限,那么基础养老金实际上就跟历年的缴费指数之和乘1%有关。
缴费指数则是当年的缴费基数,除以当年的社平缴费基数。通常,我们称之为缴费档次,比如大家比较熟悉的60%、100%、300%等。
如果按照100%的档次缴费一年,可以领取1%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如果按照60%档次缴费一年,可以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如果按照300%的档次缴费一年,可以领取2%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如果涉及到视同缴费年限,情况可能会更复杂一些。有的地方有视同缴费指数,而有的地方则直接使用实际缴费指数。仅从这种角度出发,按照低基数缴费是划算的,性价比比较高。但是,由于缴费基数低,养老金待遇也就较低。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 ÷ 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计发月数,例如50岁是195个月,55岁是170个月,60岁是139个月。个人账户养老金的余额,实际上跟每月缴费划入个人账户的金额有关。只要我们缴纳养老保险,每月国家都会记入个人账户缴费基数的8%。即使每年个人账户都计算个人账户利息,个人账户的钱数始终是和缴费基数的比例相关的。300%基数缴费产生的个人账户养老金是60%基数缴费的5倍。
因此,个人账户养老金完全是贯彻长缴多得的原则。由于每年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不一定赶上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率,因此相对于社会平均工资,个人账户养金是相对贬值的。
经过汇总,我们的养老金高低主要跟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有关,当然也会跟退休时的社平工资、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和参保缴费的年份有关。
那么,个人缴费和单位缴费的付出有什么差别呢?实际上,个人缴费最大的问题在于自己需要承担全部的社会保险费。国家为了照顾灵活就业人员,允许他们按照20%的缴费比例缴纳养老保险。企业职工是按照个人8%,用人单位16%的比例缴费的,如此计算,综合费用还是灵活就业人员缴费低。
因此,正常来讲,在企业参加工作,有用人单位缴纳社保更划算。但是,如果个人需要承担全部参保缴费费用,那么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就显得更划算一些。
(注:以上文章内容中的图片无法直接嵌入,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图片插入到文章中合适的位置,或者将图片链接以HTML格式插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