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和宝马之前也曾因付费订阅服务项目引发争议。
2022年6月29日,奔驰为某车型提供了付费解锁后轮转向的服务,费用为每年4998元。同年7月,宝马推出了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等订阅服务,每月需18美元,一年套餐为176美元,三年套餐为283美元。此外,宝马还试图让用户为苹果CarPlay和Android Auto每年支付80美元,但由于其吃相过于离谱,最终未能成功实施。
这种收费模式引发了网友的批评,甚至出现了调侃性的段子。然而,这种调侃并未对汽车付费订阅产生刹车效应,反而愈演愈烈。
在2023年广州车展上,有网友在体验全新一代凯美瑞时,发现中控车机里有一项名为“刹车点头缓解系统”的付费解锁项目,付费后可在非紧急刹车前控制车辆俯仰角度,减少车辆点头现象。
这种“刹车点头缓解系统”在许多车上都有,但比亚迪不到10万块钱的车都是全系标配,无需额外付费。丰田此举被网友质疑有割韭菜的嫌疑。
广汽丰田随后回应称,广州车展展示的试制车车机屏幕显示功能均为测试内容,真真假假需车主自行判断。而smart精灵#1的付费功能则多达9个,包括月包、年包、永久包,甚至提供了车机皮肤、配饰等额外服务,但需付费购买。
大众首席执行官曾表示,将来人们在购买大众汽车后,可以选择花钱享受汽车所带来的的自动驾驶服务,且不是终身制,而是包月、包季或包年付费。
那么,为何车企纷纷选择付费订阅作为商业模式呢?
订阅制服务其实类似于小时候的牛奶订阅,每天六点半准时送奶上门,按月付费。
订阅的是服务而非产品本身,这点与软件服务如苹果iCloud的订阅模式相似,即使用户不订阅,也可以使用产品,但订阅后能获得更优质的服务。
车企的付费订阅模式应该基于硬件功能之外的增值服务,比如特斯拉的FSD全自动驾驶套件和电池容量解锁,而不是基础功能。
车企若推出基础功能付费,则很可能引起消费者的反感。例如,宝马曾推出的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等订阅服务,虽最终服软并宣布不再向用户收取基于硬件功能的费用。
特斯拉的付费订阅模式为其带来了显著的收益,其软件收入已经成为全球所有车企软件收入榜的首位。
特斯拉通过不断推出新的付费功能和服务,如FSD全自动驾驶套件、后排加速提升等,进一步增加了软件的营收。
而其他车企,如大众,也在学习特斯拉的付费订阅模式,但由于没有软件基因,因此将最基础的硬件功能转化为订阅服务。
合理的付费订阅可以促进行业生态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但不应将基础功能作为收费项目。车企应该通过技术和功能的不断升级来吸引更多付费用户,而不是将基础功能“包装”成升级付费。
对于消费者而言,应该明确付费服务的价值,并理性对待不合理的收费项目。
封面图源:宝马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