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不怕遇到困难,就怕遇到麻烦。”河南新乡一位52岁的老实人姚老板,就陷入了这样的麻烦。他本想凭多年的制醋手艺创业致富,却在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这道坎前碰壁。
投资1200万建厂,却因为一纸证件被迫停摆一年多。姚老板多次申请,市监局也派出核查组,但这核查组似乎成了“甩手掌柜”。他们要么借故拖延,要么无视正常工作日的规定。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市监局居然说姚老板“太老实”,建议他“主动会见核查组”。这话里的弦外之音,让人想起了职场上的某些规则 - 难道不懂人情世故就无法办事吗?
这让人想起了某些地方曾经流传的顺口溜:“上面九个太阳晒,下面九个月亮白”。中央三令五申要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松绑减负,可到了基层,政策却被某些人扭曲成了寻租的工具。审批权被他们玩出了“九曲十八弯”。
姚老板选择依法维权,通过法律途径讨说法,最终事件曝光后,当地市监局火速整改。这恰恰证明,在法治社会中,“明白人”比“圆滑人”走得更远。
有意思的是,类似的“办证难”故事在全国各地都能找到影子。某企业办理环评手续,相关部门硬是拖了大半年;某餐饮店想要营业执照,窗口人员总说“材料不全”,可具体缺啥就是说不清楚。这些“新官僚主义”,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把合理的要求异化为权力寻租的工具。
当然,舆论倒逼体制改革只是权宜之计。真正的破局之道在于制度建设。要用制度的笼子关住权力,用程序的准绳规范行为。比如,可以明确核查时限,建立首问负责制,甚至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才能避免“太老实”变成一种负资产。
现在好消息是,在舆论压力下,新乡市监局已经火速整改,派出新的核查组开展工作。但隐忧犹在:如果没有媒体曝光,姚老板的企业或许还要在“等待”中煎熬;如果没有“刚性”的制度约束,类似的“权力任性”还会在别处上演。那么,面对这种“不懂规矩就办事难”的现象,你认为破解之道究竟在哪里?对此,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